生活

「桑黃之父」吳聲華博士自科博館榮退  創辦生醫積極推廣健康照護

Vendor Icon

焦點時報

9月. 29, 2021

【焦點時報/記者葉志雲報導】由「桑黃之父」吳聲華博士結合藥用真菌學者專家所創辦的華蕈生醫,9月29日在台中市全國飯店舉辦桑黃產品發表會,吸引十多家生技及食品公司到場了解桑黃原料的衍生利用與開發潛力。

今年四月才從服務30年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前退休的吳聲華,1990年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植物系取得真菌學博士學位,1991-2021年任職科博館,1995-1999年擔任國際真菌學術期刊Fungal Science總編輯,2008-2009年擔任中華民國真菌學會理事長,2009年擔任亞洲真菌學大會主席,是藥用真菌靈芝、牛樟芝、香杉芝及桑黃的拉丁學名命名人。

華蕈生醫創辦人吳聲華博士指出,桑黃的藥用記載,最早源自兩千多年前中國最早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的「桑耳」。《神農本草經》是累積秦漢以來諸多人之集體論述,因此該書中對於桑耳的說法可能混合了桑黃和木耳。桑黃這個名稱最早出自唐初甄權所著《藥性論》,其主要功效為治療婦科疾病,該功效也見於唐朝所頒佈全世界最早的官方編修藥典《新修本草》;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也記載桑黃療效。

吳聲華博士指出,日本及朝鮮半島也有野生桑黃分佈,兩百多年前日本江戶時代即把產於長崎縣男女群島之女島,以及伊豆群島之八丈島桑樹所長出的桑黃蕈當成漢方藥。當地日本人把桑黃稱為「Meshimakobu」(meshima指女島,kobu指瘤),意即女島桑樹上生長的黃色瘤狀物真菌。朝鮮的古代醫書《鄉藥集成方》和《東醫寶鑒》均稱桑黃如靈丹妙藥。韓國人稱桑黃為「sanghuang」,和中文的發音類似,顯然韓國桑黃的名稱及使用源於中國。1968年日本學者Ikekawa及Shibata等人分別發表了桑黃的抗腫瘤研究功效,發現桑黃具有明顯的抑制腫瘤效果。他們將肉瘤180癌細胞移植到實驗老鼠,再將十多種菇蕈種類的熱水萃取液注射到老鼠腹部,比較這些菇蕈抑制癌細胞增殖的效果。結果桑黃的腫瘤抑制率高達96.7%,是受測菇蕈種類中最高的。後來韓國也加大了對桑黃的研究和開發,並於1990年代將桑黃菌絲體當做抗腫瘤輔助藥品。

吳聲華博士自2006年起,邀請國內外分類專家針對可能涉及的桑黃種類標本,進行形態和系統發育研究,於2012 年發表真正的桑黃是一個以前未描述的種類,為一個新種,命名為Inonotus sanghuang,該種主要分佈於中國、日本、韓國、台灣和緬甸等,且只生長在桑屬的樹幹。之後,經由收集了更多的相關種類,進行了多基因片段分析,研究結果在2016 年發表桑黃及相近種類是一個新屬:桑黃屬Sanghuangporus,桑黃的拉丁學名也改為Sanghuangporus sanghuang。桑黃屬的種類通常與其寄主樹木之間具有專一性,例如暴馬桑黃S. baumii長在丁香屬,小孔忍冬桑黃S. lonicericola長在忍冬屬,大孔忍冬桑黃S. lonicerinus也長在忍冬屬,桑樹桑黃S. sanghuang長在桑屬,楊樹桑黃S. vaninii長在楊屬,錦帶花桑黃S. weigelae長在錦帶花屬。長在桑樹的只有桑樹桑黃這一種,也就是正宗桑黃。

 

吳聲華博士指出,從1968年起,經過數十年日、韓、中等國的學術研究,以及民間的使用經驗,發現桑黃具有廣泛的保健功效,在皮膚保養也有美白等作用。桑黃的功效範圍廣,性質溫和,可內用可外用,具有全方位健康照護的概念。

 

author avatar
焦點時報
焦點時報媒體以「焦點」為名,徹底顛覆報業傳統,確實奉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鐵肩擔道義、執筆如執刀」的精神為宗旨,以社會脈動和民意主流為依歸,讓社會大眾真正的擁有「知」的權利。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