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中國魚用中國種 人均年佔量為世界兩倍

Vendor Icon

波新聞

中國魚用中國種 人均年佔量為世界兩倍

1月. 09, 2023

波新聞─陶泰山編輯

新京報報導,從吃魚難到年年有餘,水產不再是中國人逢年過節才有的硬菜,而是餐桌日常;人均水產品消費量2021年為14.2公斤,比2015年的11.2公斤上升26.8%,連續7年呈上升趨勢。水產消費從溫飽型向品質型過渡,青魚、草魚、鰱魚和鳙魚四大家魚養殖熱情減退,鱸魚、鱘魚等特種水產養殖量呈現較高增長,近5年養殖量增長率分別為78.4%和32.4%。
水產養殖加工企業探索創新育種以獲得優質種源,受益於冷鏈物流不斷完善,水產預製菜市場崛起,成為豐富人們蛋白質需求的重要補充。
富煌三珍總經理倪寶友說,看今年哪種魚賣價好,明年接著養,過去漁民憑經驗養殖,可能會造成產品過剩賣不上價,這是傳統養殖高度分散的弊端。如今隨著科學養殖意識逐漸增強,水產養殖逐漸實現標準化、規模化,也給水產品深加工帶來穩定的原料供應。
不少企業與農戶簽訂長期合作助推水產養殖標準化、規模化。富煌三珍有1440畝斑點叉尾鮰苗種繁育區,10萬畝訂單養殖基地。斑點叉尾鮰原產於北美洲,因抗病力強、骨刺少、肉質鮮美等成為烤魚界的標配。
作為富煌三珍深加工產品的主要原料,斑點叉尾鮰在2015年時面臨原種退化,攻克原種迭代成為公司發展的一道難題。倪寶友說,原種退化會降低魚的抵抗力,公司為此聯合江蘇淡水水產研究所及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聯合攻關研發培育出江豐1號,其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擺脫對原種依賴。江豐1號成為農業農村部重點推廣養殖的水產新品種,帶動全國產業鏈上下游年產值近500億元。
可以說,近些年在水產種業方面不斷突破,養殖種類豐富。數據顯示,中國水產養殖種類達300種以上,水產養殖的種源自給率相當高,年提供苗種6萬億尾(粒)以上,基本實現中國魚主要用中國種。2021年,養殖水產品人均年佔有量47.36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
報導指出,水產品在膳食結構中的比重不斷增加,促使水產品需求持續增長。企業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改變長期以來以出口為主的局面,轉而深挖國內市場,發力水產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實現升級迭代。
包括國聯水產、大湖股份、佳沃食品、富煌三珍等水產養殖企業延伸水產品加工產業鏈,實現由上游養殖到渠道營銷升級轉型。比如富煌三珍轉向國內市場,專注斑點叉尾鮰細分品類推出烤魚預製菜。倪寶友說,水產品預製菜的核心是保持原汁原味,目前傳統的快速鎖鮮技術多採用風冷,2019年公司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合作,引入液浸式冰溫保鮮冷凍技術,用零下40℃的微凍液系統進行冰溫鮮凍,使解凍後魚的口感與新鮮魚幾無差別,推動調味魚行業提質升級。
水產深加工背後離不開冷鏈物流支撐。數據顯示,2021年冷鏈市場規模近4000億元,較2017年增長64%,2021年冷藏車保有量34萬輛,較2017年增長195%。味知香、立高食品等預製菜企業還通過自建冷鏈物流體系保障配送。
品質生活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還通過技術實現從塘頭到餐桌的全鏈質量安全可追溯機制。未來,水產企業將繼續從育種突破到技術創新為鮮護航,以更優質的蛋白水產品豐富人們的餐桌。

圖:鱖(學名:Siniperca chuatsi)是鱖科鱖屬下的一種魚類,俗稱鱖魚、花鯽魚、桂魚、桂花魚、季花魚等。維基百科,由 Andshel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3359980

author avatar
波新聞
波新聞於2017年9月1日在高雄成立。隷屬文青農實業有限公司,架構分為新聞區、專題區及影音區,報導與社會大眾相關的民生訊息,秉持傳遞正向訊息、提升正向能量、波動良善之心、共同關懷弱勢,讓社會更加祥和與美好。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