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土連續強震屬群震型地震 破壞力巨大

Vendor Icon

波新聞

土連續強震屬群震型地震   破壞力巨大

2月. 09, 2023

波新聞─陶泰山編輯

科技日報報導,發生在土耳其南部靠近敘利亞邊境地區的強烈地震牽動著全世界人民的心。法新社報導,當地時間8日,大地震已造成逾1.5萬人罹難。與此同時,一個陌生的名詞群震型地震成熱搜詞。
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陳長雲表示,土地震的破壞程度雖然和群震型地震有一定關係,但更主要的還是由震級和震源深度、地形地貌及建築物和構築物自身抗震性能等多種因素疊加造成的。
土在6日凌晨發生7.8的地震,當天下午1點24分,又發生7.6地震。兩次強震的震央相距約96公里。短時間內,發生兩次強震,並誘發了6.7餘震,形成了群震型地震。
陳長雲指出,群震型地震是構造地震的一種類型,此外還有孤立型地震、主震餘震型地震、雙震型地震,也可以把雙震型地震看作是群震型地震的亞型。地震是釋放能量的過程,群震型地震的地震序列主要能量是通過多次震級相近的地震釋放出來,沒有突出的主震。
陳長雲說,地震都和斷層相關,近年來全球8級左右強震主要發生在板塊的邊界斷裂帶上,這次地震也不例外。土位於阿拉伯板塊、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的交匯處,境內有兩條大邊界斷裂帶,北安納托利亞斷裂帶和東安納托利亞斷裂帶,在板塊的相互作用下,兩條斷裂帶附近地區應力積累強烈,引起地區的強震活動不斷。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地球科學專家比爾·麥圭爾教授表示,土地震兩次強震均位於東安納托利亞斷裂帶,但目前還沒有足夠的信息表明兩次強震是否發生在同一個斷層上。第二次強震發生在第一次強震以北約96公里處,很可能發生在另一個斷層,被第一次強震引發。
雖然群震型地震不如孤立型地震和主震餘震型地震常見,但也並不罕見。在世界和歷史上,都曾發生過群震型地震。”陳長雲舉例,比如1976年5月29日雲南西部龍陵縣在不到2個小時的時間內先後發生7.3和7.4地震;位於柯坪斷裂附近的新疆喀什的伽師縣,歷史上曾發生多次群震型地震。
世界上最著名的群震型地震,當屬1960年智利的大地震。這場地震中,最大的地震為1960年5月21日的9.5地震。此後一個月的時間裡,智境內連續發生數百次地震,其中超過8的3次,超過7的10次。
陳長雲說,這次土耳其地震傷亡慘重,與群震型地震有一定的關係。兩次強震相隔時間較短,兩地相距距離較近,第一次地震時鬆動沒有坍塌的房屋,很難扛過第二次強震衝擊波的打擊,因此在第二次地震中坍塌比例非常高。
他說,不過這麼大的地震,造成致命性傷害還是由多種因素疊加形成的,最致命的因素還是震級,一般情況下,震級等於或大於5的地震,就會造成破壞。一場7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0個5地震。
當然,如果震級高,但震源深,地震波傳播到地面的距離就越長,震源的能量消耗就越多,傳播到地面上的能量就越少,對地面的破壞程度越小。
此外,震區所處地形、地貌及建築物和構築物自身抗震性能,都直接影響最後的傷亡情況。很不幸,這次土地震影響地區人口稠密,而且建築物都經歷煎餅式倒塌,倒塌樓房每層混凝土板中間幾乎沒有縫隙,使生還者機率大幅下降。
陳長雲說,雖然科技發展,但震前精確預測地震的發生依然處於探索中。目前地震發生後的預警可為人員避震提供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地震波分為縱波和橫波,橫波對建築物的破壞力更大。但橫波傳播速度較慢,每秒3—4千米,地震預警就是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波傳播速度的原理,提前對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方進行預警,為人們贏得避險或逃生的機會。

圖:群震(英語:Earthquake swarm,又稱群發性地震、頻發性地震。維基百科,由 気象庁 - https://www.data.jma.go.jp/svd/eqdb/data/shindo/index.html, CC BY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07705490

author avatar
波新聞
波新聞於2017年9月1日在高雄成立。隷屬文青農實業有限公司,架構分為新聞區、專題區及影音區,報導與社會大眾相關的民生訊息,秉持傳遞正向訊息、提升正向能量、波動良善之心、共同關懷弱勢,讓社會更加祥和與美好。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