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翁順利/台南
近來春暖花開,正是戶外踏青賞景的好時機,但也開始進入法定傳染病恙蟲病肆虐的季節,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前就診治路過台南的外國和澎湖遊客,急症發高燒不退,幸好即時完整投藥,都保住性命;因此提醒民眾外出務必做好防蟲措施,杜絕感染。
25歲西班牙男性,因為突發性發燒、畏寒、頭痛、倦怠,急診求治,感染內科主治醫師鍾志桓開立症狀治療用藥及頭芽孢素抗生素離院。3天後,因持續高燒至39度倂微喘情形至急診,胸部X光顯示雙側肺部浸潤,抽血發現白血球上升合併肝指數異常而收住院治療。
住院期間會診感染科,病史詢問得知10天前有至蘭嶼參加自行車比賽之旅遊史,通報疾管局疑似恙蟲病,抗生素治療合併四環黴素抗生素,病人於24小時後退燒,疾管局報告診斷為恙蟲病。
陳先生47歲男性,發燒、畏寒已一週並伴隨有關節疼痛情形,診所就診多次無改善轉診住院治療。病史詢問時發現病人在發病前10天曾至澎湖旅遊,身體檢查在右側小腿發現0.5公分左右的明顯病徵焦痂。
實驗室檢查顯示白血球增加合併肝指數異常,胸部X光顯示雙側肺部浸潤,因高度懷疑是恙蟲病,在通報疾病管制局後給予四環黴素藥物治療,發燒情形在治療第二日已改善,胸部雙側肺浸潤後續追蹤也明顯改善,疾管局報告診斷為恙蟲病。
鍾志桓說,古時候居住環境多草叢容易被恙蟲叮咬而罹病,故常用”無恙”為問候語,恙蟲病又稱叢林性斑疹傷寒,感染原是恙蟲東方體。台灣統計顯示每十萬人口發生率約1.87,3至4月開始上升,6至7月達到頂峰,9至10再出現第二波流行。
恙蟲病經過1-3週的潛伏期,通常是9-12天,患者會出現猝發性發燒,畏寒,頭痛,肌肉或關節疼痛,也可能出現結膜充血及淋巴結腫大情形;約20-50% 病人在發燒後4-5天後會出現皮疹;約50-80% 的患者可在恙蹣幼蟲叮咬處發現潰瘍性焦痂。
恙蟲病引起的臨床症狀與其他病毒性感染疾病類似,初次就診時若無仔細病史詢問及身體檢查,恙蟲病往往被忽略。因為恙蟲病是屬於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若臨床懷疑是恙蟲病時,須通報疾病管制局,透過分子生物核酸檢測,及間接螢光抗體法做診斷。
恙蟲病的治療主要是使用四環黴素類抗生素,若不能接受四環黴素 (如孕婦),可使用新型紅黴素,特別是恙蟲病可導致間質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腦膜腦炎..等嚴重併發症,未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達 12%,即早診斷並投藥治療,死亡率可降至約1.5%。
他強調,恙蟲病不會直接由人傳給人,預防方法主要是避免被具感染性恙蹣幼蟲叮咬,在從事山區休閒活動時,盡量穿著長袖衣褲、靴子及手套,於皮膚裸露部位可使用政府核可的防蚊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