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新聞網/廖美雅報導) 火是地球上古老的能源與能量,現今與我們的生活仍息息相關。科博館《同火的日子:人與火的故事》特展4/19日火熱登場,展出近150件考古及民族學展品,多件為考古學界中,首次展示的珍貴標本,包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典藏的十三行遺址鍛鐵爐、清華大學後山公墓遺址出土清代官帽上的玻璃頂戴、臺灣歷史博物館蒐藏的「法國燧發槍」。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珍藏的鑽火台、火摺子,功能如同現代打火機,還有科博館典藏的鐵火鐮、青銅盒形油燈等,引領民眾從考古學標本中,循序漸進地探索人與火之間的奧秘。


策展人、科博館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李作婷分享,人類除了運用火,還能控制火的溫度、火的出現與熄滅,利用爐、窯等設備掌握火的使用,創造出精采的物質文化,像製陶、煉鐵、燒玻璃等;另外,火在人類精神層面上還有獨特地位,比如燒王船、蜂炮、點香、火祭等儀式。「用火行為」可以看出人類在物質與精神演化的複雜性,探討這兩者間發展的矛盾與平衡。

【按讚FB 「記者爆料網2.0」】
【加入「記者爆料網 LINE 社群」】
【本文來自「記者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