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 -戴貴立/專題評論
台大經濟學系學生會2023年5月21日,刊出新學年度正副會長選舉公報,二號兩名正、副會長候選人,發表充斥歧視言論的政見引發各界批評議論。
台大社會學系副教授范雲在臉書上這樣寫:「學生的殘酷是老師們的責任!我認為我們目前的教育體系出了嚴重的問題。」 記者將網路轉來的公報內容,訪問多位社會人士,一般認為,當前的學生已是相對過去接受更多性平、反霸凌教育的一代,但更需要教《公民與道德》吧?
現行的課程,缺少尊重包容,學生自私自大,簡直狂妄到目無法紀地步。公然違反憲法精神,違反現行許多法律。
不管學霸還是資優生,基本做人做事道理,在於平等尊重,不是自己認為優秀就目中無人。以重考生,僑生說事,拿兩性做一些強制規定,童男處女列入正式文字,他們的教師或是家長,真如此教子弟的嗎?還是「書讀到背上」去了?
僑生錄取加分,不會影響本來錄取名額,退伍軍人優待也是安頓鼓勵先服兵役,在「僑教」政策後面,處於冷戰時期有不得已的措施,一位越南籍老台大僑生告訴記者:「當時是美國給錢,建議國府鼓勵教育部讓僑生來唸書。僑生也是經過篩選,公平錄取,同時不會佔一般生員額。」「當年中共大力發展華僑教育,爭取海外人心,為了防共產主義擴張,中共努力吸收華僑回大陸唸書,台灣也必須要積極作為。」這個故事,記者親自耳聞,也大致了解當時時空背景。如果罵政府,為何不去批判僑生政策是當年美國主導的,一切為了孤立對岸,有冷戰思維的戰略考量。」
屏東縣一所國中校長,在去年年底刊物就強調「禮義廉恥」的重要。看似老生常譚,實則道德教育重在薰陶與實踐。屏東社團法人公正國中校友會,選拔「傑出校友」,不是看收入地位,而是看孝行看人品。這種作法不會讓母校擔心某日某人劣跡敗露,不會有「識人不明」之譏,不會讓校友「與有羞焉」。
當各個學校門口掛布條,恭喜同學考上明星學校,或是比賽得獎,很少誇獎同學熱心公益,服務同學,或是孝順尊長,敬重老師(儘管有些教師並不值得尊重)。所以價值觀偏差,一昧強調學科或是得獎,忘記做人做事根本。
於是明星學校學生頭抬更高了,社會縱容他們傲慢無禮,整個風氣壞掉,人心浮誇,人性也扭曲。
這個良知不見,羞恥心湮沒,刁民作奸犯科,政客厚顏囂張,教育根基腐蝕是不是正相關?
明星級國立大學,不是一切都真善美,沒有高學位好學歷,一樣有菁英人才。書讀多鑽法律漏洞,譁眾取寵贏得選舉,討好社會劣等人的民粹思維,這正是一個朝代的悲哀,也是國家危機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