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

【碳管理全覽圖】未來商業新戰場─碳管理力,決定企業競爭力!

Vendor Icon

酷傳媒

【碳管理全覽圖】未來商業新戰場─碳管理力,決定企業競爭力!

6月. 01, 2023

碳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面對碳資訊爆炸時期,企業如何區分自身現階段的關鍵分水嶺,為自身需求做好碳管理與規劃。本文介紹碳管理的基本概念、實施步驟和重要意義,幫助企業在環保和社會責任方面取得進展!

碳中和碳盤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許多一開始接觸【碳管理】的人都會被這兩個名詞搞混。雖然碳中和和碳盤查都涉及到減少碳排放,但前者著重於減少和補償碳排放,而後者則著重於對碳排放進行詳細測量和評估,以尋求減少排放的機會。

延伸閱讀:碳中和怎麼開始做?

碳中和是什麼?

碳中和Carbon Neutral是指企業或組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特定的衡量時間中,透過各種減碳方式(如:利用精實管理中減少各種浪費的精神,做到製程改良、減少原物料浪費、更換節能設備,或提升能源使用率等),將排放的二氧化碳正負抵銷/抵換,達成二氧化碳的平衡,也就完成「碳中和」。

碳中和3大步驟

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布的「碳中和實施與宣告指引」和英國標準協會BSI所制定的「碳中和實施標準」PAS2060的內容,碳中和是需要經過碳盤查、碳減量及碳中和(抵換)等三步驟。完成三步驟後,最後需由第三方的公證單位確認驗證,才能對外宣告企業是符合碳中和的標準。

步驟1╴碳盤查:量化碳排放量

1.確認碳盤查目標:企業/組織要開始減碳,可依據企業本身的特性,選擇要進行碳中和的主題和範圍項目(如,組織、專案或產品等),建立碳盤查的組織邊界報告。

2.進行碳盤查工作:確認碳中和的範圍和計算項目後,利用碳盤查的數位系統軟體工具,計算出直接和間接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量化整體的碳足跡。參考的ISO如,組織型碳盤查ISO14064、產品型碳盤查ISO14067、能源管理ISO50001。

延伸閱讀:ISO14064-1 vs ISO14067 分不清?ISO14067篇

確認碳盤查目標>進行碳盤查工作(量化)>擬定碳管理計畫>碳減量>碳中和>宣告並完成驗證

3.擬定碳管理計畫:找出高碳排的熱點後,設定短中長期各階段的時間和目標(短期目標時間為一年)。相關國際標準:如,科學基礎減量倡議SBTi、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架構(TCFD)。

步驟2╴碳減量:進行減量措施

透過碳盤查了解企業整體的碳排放量後,企業要確定減碳的方式是否有效,就應該隨時觀察碳排放量的變化狀況。所以碳盤查不應該只是每年一次的固定工作,因為若是一年後才發現減碳的方式無效,這一年的減碳工作就不只白費工,更是浪費成本和時間。

企業要即時監測目前的碳排放量,可以利用像是碳盤查能源管理的數位工具,做到定期(像是一周、一個月或一季)和過去的數據進行比較,依據PDCA的優化流程,確認是否要調整減碳的方法。

延伸閱讀:什麼 ?! 除了碳管理還有必知的ISO 系列!能源 ISO 50001 篇

減碳的方式可能包含對企業內部和對外的供應鏈減碳要求。企業內部的減碳方式大致有下面四種:

延伸閱讀:「淨零排放」怎麼做?從產業特性,看減碳重點

1.製程改善:生產製造過程的效能提升,利用精實管理的精神,降低製程中各種浪費。像是看燈塔工廠怎麼做?文中提到,很多企業是利用工業4.0或智慧製造的技術,不只做到提質、增效、降本、減存等提升生產效益,更同時達到環境永續。

2.能源提效及轉換:台電近日開始提升電價,用電成本突然大幅增加,利用能源管理系統,協助企業採用最合適的契約容量的用電數,讓用電不超標。另一種就是轉化能源種類,如:自行建置像是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或購買綠電等。

3.循環經濟:從產品設計的源頭增加減少廢棄物產生(Reduce)、重複使用(Reuse)和回收再利用(Recycle)的3R概念、物料採購條件納入可回收/可循環材料的要求、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再利用等。更多說明,在循環經濟,達成「碳中和」的策略之一文章中說明。

4.供應鏈:要求供應鏈同步進行減碳措施。

步驟3╴碳中和:進行碳抵換

碳抵減:當已進行碳減量的工作,但仍有無法減少的溫室氣體,則可考慮利用購買國際上合格的碳權/碳額度,以碳抵換的方式達成「碳中和」。

最終步驟:宣告碳中和:完成驗證

「碳中和」的宣告,可依據品牌客戶、投融資的金融機構等利害關係人或企業本身的要求,選擇採用由第三方驗證機構查證(independent third party certification)、其它機構確證(other party validation)或自行確證(self-validation)的方式,進行「符合性聲明 QES(Qualifying explanatory statement)」,才能算是正式宣告達成碳中和。

延伸閱讀:碳中和怎麼開始做?

碳盤查可以很科學且有效率

碳盤查的項目繁雜且多元,而且每年都要持續進行工作,但若每年都重新做一次碳盤查,既是花時間重工又很難看出減碳策略是否正確,所以企業應該隨時監控排碳數據狀況,以確認減碳方式是否需要調整。若有科學數位化的碳盤查系統,可以快速整合企業各項運作流程,更能即時掌握碳排放的數據,例如:

1.採購:從ERP中了解採購的物料狀況

2.人資:可以從人資系統中收集每個員工出差、通勤等狀況

3.能源:利用能源管理系統整合IoT數位電錶,就可以統計企業中各個區域和設備的用電狀況

4.製程:MES中所記錄工廠生產過程中的相關數據

若碳盤查的數位系統工具可以整合上面各種系統中既有的數據,再對應系統中的碳排放係數,就可以更科學且有效率進行碳盤查,快速產出符合國際標準的碳盤查報告,且隨時監控企業整體的碳排放狀況,以確保減碳的計畫和執行方式的正確性。

碳盤查項目都和企業營運的各種流程及企業系統內既有數據有關,其實就不難發現【碳管理路徑】雷同【數位化 → 數位優化 → 數位轉型】。

延伸閱讀:碳盤查,利用工具開始碳中和步驟

2050淨零排放是全世界共同的目標,所有企業在2050年前,都需要積極面對「碳中和」的問題。企業若能利用數位軟體系統工具隨時更新碳盤查的資料,讓碳盤查的數據更正確且具有參考性,在後續對應 ISO 14064、ISO14067等國際標準時,可以更有效率地被驗證。

現階段的關鍵分水嶺如何區分?

1.什麼時候要導入顧問專家?長久之計為何?

2.公司有多少預算進行ESG 轉型?擁有多少的碳預算?急迫事件的處理順序?

3.公司適合的轉型方式?碳中和?淨零?

上述這些問題也是大家常常詢問的問題,那為什麼要從國際標準切入呢?其實就是與世界接軌,擁有共同語言,更容易協作與審查,避免自己排除在外。坊間有很多倡議型工具,像是金管會即將要求大企業要提供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在報告中必須利用質化與量化評估企業是否有氣候相關的風險。

另外【碳預算】也是許多人忽略的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 SBT),藉由科學方法及權重計算方式,計算在全球碳預算的情境下,特定產業、特定公司合理的排放(減碳)額度。碳減量包含三個重點:哪一年淨零?淨零路徑?最後才是碳預算,這三元素綜整的規劃,才是形成企業減碳路徑。

延伸閱讀:從國際標準與倡議,導入碳權交易實務與企業淨零排放規劃

碳交易的趨勢

而企業多排的碳減不下來,也可以透過碳交易抵換。總量管制的情況下,受管制的企業需繳交相對應的配額數量。假設當企業A需要更多排碳配額,可至市場購買,企業B排放量不到原先配額,可將剩餘部分放到市場賣出,得到額外收入。但若排放超標則會受罰,上述情形是在未來碳權制定,搭配碳稅或碳費上路的碳交易趨勢。

延伸閱讀:淨零碳排的最後一段路:碳捕捉

直接碳定價的幾種工具形式

4種直接碳定價形式

隨著碳定價的發展,實務上有4種典型直接碳定價工具的形式:

延伸閱讀:直接碳定價的幾種工具形式

1.總量管制排放交易

由政府擬訂,受法律規範,強制執行。

2.碳環境稅費

由政府擬訂,受法律規範,強制執行。

3.碳信用抵換機制

排放源(企業)自願性,獎勵機制,例如換了電動車後,去和主管機關申請減碳成效認證。

4.內部碳定價

排放源(企業)自願性,獎勵機制。由公司內部制定碳評價,讓各單位執行。

結語

台灣目前以修法來看,碳稅費機制是相對簡單、容易啟動的選項,未來等機制運作成熟,或許可朝龐大的碳交易市場邁進。【淨零碳排】現今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執行成本過高,技術門檻過高,所以以現可執行大多還是選定【碳中和:碳盤查>碳減量>碳抵換(ex.碳交易)>宣告驗證】,不過未來若只依靠產業改良製程、使用綠電減碳,都難以達成碳中和,負碳技術還是未來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手段,不容我們忽視。

文章來源:【碳管理全覽圖】未來商業新戰場─碳管理力,決定企業競爭力! (digiknow.com.tw)

author avatar
酷傳媒
在地視角、全球視野的新媒體平台!我們提供一個從南方出發的文化視角,蒐集紀錄屬於在地的美好,不管是老故事或新創意、老歷史或新文化、老風景或新地標,老技藝或新科技,都可以在這片文化地圖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座標!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