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

倫敦設計雙年展疫後回歸!台灣館打造「Visible Shop 人人材料行」獲最佳設計獎

Vendor Icon

立報傳媒

6月. 06, 2023

廣受全球設計界矚目的倫敦設計雙年展今年邁入第四屆,吸引全球超過40國參展創下新高!本屆展覽於6月1日正式開幕,台灣館從所有國家館中脫穎而出,獲選為2023年倫敦設計雙年展最佳設計獎,在疫情全面解封後,台灣設計首度在國際上大放異彩。開幕當日吸引英國鬼才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英國設計智庫Design Council、大英博物館、英國各大主流媒體到台灣館進行交流,是台灣設計近年來在國際上最受關注的盛事。

今年台灣館由經濟部工業局領軍、文化部補助,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整合台灣優秀的策展人、設計團隊、藝術創作者與新銳插畫家跨域共創,精心打造「Visible Shop: Parts Without Cover」,展現台灣在全球疫情之下扮演的關鍵角色,藉此回應大會主題「Global Game: Remapping Collaborations」。

人人材料行 看似平凡卻是關鍵的存在

本次雙年展主題強調設計的本質就是協作,仰賴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連結。台灣館展現出台灣雖小,卻是全球製造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蓬勃的中小企業形成多元產業聚落,彼此靠近卻各自獨立,在疫情期間又能快速組隊,發揮了極大的團隊協作優勢。台灣自由多元的的環境形成由下而上的機制,成就了臺灣在亞洲獨樹一格的自由與活力。疫情期間,台灣能見度大幅提高,越來越多國家「看見」台灣的韌性與重要性,英文主題「Visible Shop」強調看得見的商店,象徵台灣的重要性逐漸受到全球認可。

團隊協作 放大台灣館的渲染力

台灣館策展團隊由偶然設計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產學合作,由建築研究所曾令理助理教授擔任策展人,並邀請大聲光電創作裝置藝術。運用大量的鋁擠金屬管以線性帶出製造業的速度感,電磁鐵動力裝置宛如生產線般延伸。整體運用金屬、螺絲和電磁鐵裝置作為媒材,以五金材料行樣貌呈現台灣在全球分工中微小卻極具彈性的形象。

策展人曾令理表示:「展場沒有應用炫麗的科技視覺,但每個忠誠運作的小零件卻共同打造出屬於我們島嶼精神的感動。」 每個電磁鐵可以獨立作動,也能透過程式控制進行集體律動,生動演示台灣中小企業各自鑽研技術力的同時,亦可隨時組成團隊共同作戰,解決更大的難題。

台灣館在40多個參展國家館中脫穎而出,榮獲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最佳設計獎(LDB Best Design Medal),充分展現台灣設計的軟實力。台灣設計研究院張基義院長(中)、策展人曾令理總監(左二) 、裝置藝術家姚仲涵(右二)及團隊代表領獎。(設研院提供)

以設計為主軸的創意平台 強調創新概念與國際交流

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成立於2016年,以「國家」為展出單位,各自回應大會主題,展示大膽前衛的設計創意,倡導設計在當代生活和文化中的關聯性、重要性和普遍性,與國際進行深度的設計對話。雙年展已成為集結各國頂尖設計師、策展人及設計機構的全球聚會,更是展示文化國力、設計思維及藝術共融的創意平台。疫後的世界要共同面對新的課題,「全球化」定義也將重新改寫,雙年展邀請大家重新想像國際合作的新形式。

曾經設計2012倫敦奧運聖火台、上海世博英國館、東京大型都市再生專案「虎之門.麻布台」的英國鬼才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參觀台灣館,對台灣設計的創意及整合力稱讚不已。

展覽日期:2023年6月1日至6月25日
展覽地點:英國倫敦薩默賽特府(Somerset House)

台灣館運用大量的鋁擠金屬管以線性帶出製造業的速度感,電磁鐵動力裝置宛如生產線般延伸。整體運用金屬、螺絲和電磁鐵裝置作為媒材,以五金材料行樣貌呈現台灣在全球分工中微小卻極具彈性的形象。(設研院提供)

The post 倫敦設計雙年展疫後回歸!台灣館打造「Visible Shop 人人材料行」獲最佳設計獎 first appeared on 立報傳媒.

author avatar
立報傳媒
《立報傳媒》為台灣唯一專業教育、傳播、科技媒體,創辦人成舍我於1988年創立,前身為《台灣立報》,2017年以「社群媒體媒體」(social media media)面貌重新啟動;2019年轉型為網路媒體,定位為「專業教育、傳播、科技新媒體」。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