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康若曄專欄/多面與複雜性 那些被六四事件改變一生的人們

Vendor Icon

菱傳媒

6月. 06, 2023

康若曄專欄/多面與複雜性 那些被六四事件改變一生的人們

文/康若曄

如果說,六四天安門是一樁舉世皆知的重量級歷史事件,那麼人們也許會驚訝卻不出所料的發現,在中國,能夠明確說出1989年六月四日在北京天安門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的人,就像珍寶,稀有難得。然而這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無論對國家還是個人來說,所帶來的衝擊與改變,時至今日仍是更僕難數,尤其是那些曾經身歷其中的人們,他們之中的許多人,人生彷彿定格在了那年的初夏,仍在等待著當初殷切呼喚的回應。

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至今第三十四年了,然而哪怕在網路高度發達的今天,仍有相當高比例的中國人,並不知道何為六四,中國政府對六四事件的態度長年以來一貫諱莫如深,就算在言論相對開放的年代,媒體也相當「自律」,不敢踩那絕對紅線的三個名詞:西藏、法輪功、六四,避開相關報導。加上過去三十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當年天安門廣場上那熾熱鮮紅的一頁,早已在人們追求財富安小家的日常生活中,或是無從得知、或是漠然,甚或是淡忘,已然翻了篇章。

然而正如魯迅所云,人間的悲歡並不相通,每年的六月四日,總有一批人,心上那塊可能一輩子都好不了的傷疤,總在隱隱作痛。

褪去了光環,世人對天安門廣場上當初萬眾矚目的「學生領袖」們,時至今日應是已經有了較為貼近現實的了解,站在鎂光燈下的英雄形象,或許不一定是實際的英雄,可能只是比較能說善道,懂得營銷的推廣型人才,這樣的角色在那場全球矚目的事件中,顯然十分重要,是國際社會了解廣場最新情況的重要窗口,也因為他們人設的成功,才使得六四事件得以成為國際聯動的重大事件。

然而世事往往有其多面性,當年天安門廣場上的情況十分複雜,學生組成來自四面八方,檯面上著名學生領袖們的故事,經過大量報導,已廣為世人知曉,但事實上,背後還有許多「非著名學生領袖」,以及受六四學運影響相關人士的個人故事,其實更代表成千上萬直接間接參與當年這場運動的人物群像。

「水木」是當年北京著名大學參與學運的領袖之一,他有著知識分子典型的憂國憂民胸懷天下,長期關注政治體制、經濟文化、國家發展等問題,作為一名理科生,他習慣以邏輯方式看待問題,認為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改革開放的過程當中出現問題很正常,需要全國上下團結起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因此他很自然成為校園的意見領袖,引導並帶領同學們探討政治經濟社會等議題。當時中國言論環境相對開放,水木和同學們都認為這樣的討論以及提出問題的方式,是有助國家進步,利國利民的事,學校老師也支持。

後來,正如大家所知的歷史發展,1989年四月,水木和同學們也在校園組織紀念胡耀邦的活動,並且逐步擴展到和他校聯合,在天安門廣場上進行集會,提出對當前社會情況的一些反思,希望和政府進行對話。這一點是貫穿水木參與學運的重要思想邏輯,他認為公民參政議政,能讓國家更好,因此他和他組織的同學們,始終殷切的期待政府和他們對話,希望高層聽聽他們的聲音。哪怕幾十年後,已年過半百,談到那場刻骨銘心的六四,他仍目光悠遠輕輕的問:「我們不過是要求對話而已,錯了嗎?」

像水木這樣的大學生,其實占了廣場多數,他們溫和不激進,沒有想過顛覆政府,他們努力做大量的溝通工作,包括和學校、主管機關、老師、相關社會人士、其他學生聯盟等,力求大家的步調及目標方針一致,「很多人是後來才冒出來的」,水木說,由於他們聲量大,廣場上學生們意見出現分歧,於此同時,中共內部對事件的處理也有不同意見,於是乎慢慢的,事情逐漸朝不確定的方向發展。

水木和同學們堅持待在廣場上理性對話,他們始終認為,這個空間是存在的。因此當得知軍隊開始向北京集結,他們仍認為這只是威嚇,甚至派人到軍車所在的近郊去和軍隊溝通,當明確得知部隊的命令是清除後,他們絕望了,但仍懷著革命者的浪漫,決定堅持留在廣場上,不到最後一刻不離開,用這種方式表達他們最後的訴求,並經歷世人在媒體上所看到的一切。

經此一役,水木理想破滅,性情大變,遭受嚴重打擊的他,在各方的幫助下強打精神輾轉逃到美國,從校園風雲人物,成為孤僻自閉的人,躲在一個小地方,默默完成了學業,還好醫學院的學習年頭夠長,心上的傷口才一點點慢慢結了痂,再後來,他回到中國,以他的聰明才智做生意,賺了錢,不再過問政事。

另外一位中國朋友,六四發生時他正在國有出版社擔任編輯,才情洋溢年輕有為,又是黨員,前途一片大好,卻因為在事件後發表同情學生的言論,被撤銷黨籍,當時遭到這樣處分是很嚴重的,等於留下一個紀錄,永遠喪失在國有機構及企業任職的可能,他不得已只好「下海」經商,一個名校畢業的文科高材生,從詩書琴畫被迫改行去批發衣服開店賣女裝,又碰巧趕上中國經濟發展快速上升期,因而也攢下不少家底。

這兩位朋友是八九年那場事件中的群像,他們都因為六四徹底改變了生命軌跡,從結果看,甚至是幸運的,他們既沒有失去生命,也沒有牢獄之災,因為種種機遇,還為自己和家人爭取到了更好的生活條件。但是每當談起當年,他們眼神中不可避免流露那深不見底的哀傷與痛苦,彷彿停格在二十多歲的少年,滿懷經世濟民的理想,卻慘遭斬首般的絕望,終不可得。

王丹也是在當年事件中留下濃墨重彩的少年,這段時間他深陷性騷擾風波,因為六四的光環格外引人矚目,若是事情屬實,不過再一次證明了人性的多面性與複雜性,在這個人設隨時塌房的年代,倒也平常;從另一個角度看,王丹若是能夠因此事件,為台灣性平帶來向上提升的契機,也算得上是被動完成了一場重大社會運動,可謂功德無量了!

菱傳媒原始網址:康若曄專欄/多面與複雜性 那些被六四事件改變一生的人們

author avatar
菱傳媒
《菱傳媒》是一家網路媒體,由一群資深與專業的媒體工作者組成。 我們會放眼國際、鎖定國內外政經議題,深入調查剖析,搶進現場,踢爆弊端,滿足讀者知的權利,堅守媒體第四權。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