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品觀點|胡偉良的財富人生:現代人要學會看清財富的本質和奮鬥的意涵|財經

Vendor Icon

品觀點

品觀點|胡偉良的財富人生:現代人要學會看清財富的本質和奮鬥的意涵|財經

5月. 13, 2022

長久以來科技業一直出現著年輕人因過勞猝死的新聞,這似乎是個潛伏的社會問題,但似乎大多數人都不會把它當成問題;有人說,這是資本在剝削勞動力?

在今天這樣的環境下,無論是拼命賺錢,還是拼命投資,還是僅僅靠著不停的積累,都已經適應不了前的新經濟形勢。

年輕應該奮鬥,但奮鬥不能走向極端

有個企業家說過,三十歲別光想賺錢;如果一味只是奮鬥,最後說不定丟了命,或是落得一身病,那麼奮鬥就變味。也許有人會用成就偉大家業來安慰你,但這安慰不了身上的傷。

問題就出在,我們沒有看到奮鬥的本質:奮鬥不是為了創造更多財富,而是為了創造更幸福的生活。

投資是讓個人實現財富自由

我們說,投資,是讓個人財富保值、增值,直到實現財富自由。

但很多人僅僅把財富看成帳目上數字的堆砌,看成資產規模的膨脹。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房價開始猛漲,很多人就開始瘋狂搶購;追逐房價漲跌,追求帳面上的數字增長,追求在最短的時間賺錢,但很快就在不停追逐的過程中迷失了初衷。

過度加班,會讓人身體受損,甚至猝死。

過度投資,會讓現金流拮据,甚至破產

比如,當台北市房價開始帶動全國房價上漲時,儘管投資者之前已經買了1套房子,但他認為漲價就是機會,又開始著手買第2套、第3套房……,看起來房產的規模在擴大,資產已經逼近上億,但他卻發現,每個月要繳幾十萬的房貸,但自己手頭剩下可供支配的錢卻不到1、2萬。這千萬富翁,卻過著“拮据”的”窮”日子,甚至一旦收入發生變化,他可能面臨斷頭的危機。這樣的房子能稱其為“財富”嗎?筆者認為,沒有現金流,沒有帶來更多可支配的資金,那叫它們叫“負債”更為合適。

墊腳效應

有一個名詞,叫墊腳效應,說的是在電影院看電影,有人站起來了,後面的人儘管不想站起來,可是因為視線被擋住了,於是他也站起來了,最後所有人都站起來了。

現實中,很多人都說,我也不想加班,我也不想拼命加槓桿買房,可是別人都那麼拼,我不拼就輸了。

為了在競爭中不敗,我們不得不站起來,踮起腳尖。

問題在於,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如果把第一個站起來的人趕跑,大家不就都能坐著看電影了嗎?

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在澳洲、美國等成熟資本主義國家中,有一個普遍的觀念是:真正成功的企業管理者和老闆一週只需要工作幾個小時。衡量他們成功與否的標準,不是積累財富的多少,不是“500強”中的排名,而是要看每週是否能去出海玩遊艇;而我們的企業家和高資產人士,恰恰相反。他們執著於金錢,卻犧牲了健康、犧牲了快樂、犧牲了幸福。

想了解未來的幸福,必須審視過去的自己。反思自己過去所獲得的財富,犧牲了和家人共進晚餐的機會,錯過了陪孩子一起去海邊的時間。

奮鬥是成就自己的路徑,房產也是創造財富的途徑;但奮鬥不是最終的目的,傷害自己的健康更是不可取;同樣,房產多少不應是財富精英的標誌與代名詞,最終入不敷出、遭遇斷頭更不是正確的財富處置方式。

不是說不要奮鬥,而是要合理的規劃奮鬥、人生、健康等各個方面的關係;也不是不能買房,而是要合理規劃現金流和負債的平衡。最終,專注於個人成長、財富增長、可支配財富增加、身體健康,最終實現財富自由,用被動收入為家人和自己瀟灑揮霍財富人生,這才是奮鬥的真正意義。


營管博士/企管博士/法學博士 胡偉良

作者的文章有憑(依現狀事實探索本質真相)、有據(有理論根據,不胡說八道),不譁衆取寵,也不爭取流量。作者雖是建商,但卻沒有餘屋,因此更從不需為銷售煩惱,反而因為身在產業內,而能實事求是,不誤判、錯判。為了說淸事情,作者文章經常稍長,因此,只想閲讀「爽」文,取得一時之快的,建議可以略過不讀,以免浪費時間。反之,對於真的想掌握房地脈動的,作者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往下看更多】
品觀點|台苯戰火延燒 陳啟川文教基金會介入股權之爭?|產經
金控股獲利配股配息 獨家整理好股排行榜【盧燕俐-小燕有約22】| 品觀點
熱搜職缺排行榜看過來!破解面試官最愛的「H」考題|財經|品觀點新聞
品觀點|62產業平均月薪4.2萬 3產業領3.5萬墊底|財經
author avatar
品觀點
深度觀點搶先報,品觀點帶你品味生活新觀點,不只是單純傳播媒體,更堅持“深度”的傳達,致力於建立一個具有品質、品味、品行,值得信任的媒體品牌,讓觀眾可以從中獲得最真實的訊息。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