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瞻顧左營國定古蹟 - 「鳳山縣舊城」

Vendor Icon

波新聞

瞻顧左營國定古蹟  - 「鳳山縣舊城」

6月. 19, 2022

波新聞─景旭/文   葉偉、晨光/圖

「前清鳳山縣舊城」位在高雄市左營區蓮池潭畔,建於清道光25年(1825),迄今已有197年的歷史,長久以來,雖經過無情歲月的自然風化毀損,以及之後交通開路等等人為的拆除,迄今仍留有部分城門、城牆,誠難能可貴。而在台灣光復之後,得力於民間文資保存觀念高漲,以及主管機關的保護維修之下,保存狀況尚稱良好,並於民國74年(1985)經內政部審查通過,成為「國定(原為一級)古蹟)」,高雄市政府文獻委員會曾在民國八、九十期間舉辦「尋根之旅」,引領很多市民前往攬勝,掀起一陣憑弔熱潮,筆者當年因主事關係也躬逢其盛,於茲為文敘述於後,盼能引起關心高雄市歷史與文化資產朋友們的重視,再次呼朋引友登臨「鳯山縣舊城」懷古尋幽一番。

可能是戶外和文字的圖像

一、前清「鳳山縣舊城」的沿革

高雄市在清朝統治時期屬於鳳山縣管轄,縣治就設在興隆莊(即今左營區),早在清康熙六年(1722)即建有土城;而在乾隆51年11月(1787)因莊大田響應林爽文造反,攻陷興隆莊,不僅城毀,知縣湯大奎、典史史謙等也都遇害,二年後之乾隆53年(1788)「福安康」率軍平亂之後、縣治遂遷往新城-「埤頭街」(今鳳山市)。

鳳山縣新城初只插竹為城,至清嘉慶九年(1804)鳳山知縣「吳兆麟」才率眾興建四個城門,但嘉慶十年「吳淮泗」呼應海盜「蔡牽」作亂,新城遭焚掠,以致埤頭街殘破,接著道光4年(1824)又有楊良斌舉事反清,於是重建舊城呼聲再起,福建巡撫「孫爾準」乃於同年(1824)巡台時復採眾議,奏准廷同意於興隆莊重建「鳳山縣舊城」,由鳳山知縣「杜紹祁」主其事,在道光5年(1825)七月十五日興工,翌(1826)年中秋完工。係官民合力捐募番銀約十五萬餘元(十四萬九千兩)興建,就原有舊城基地向東北延伸納入龜山,城牆以石材(硓「石古」石、花岡岩)壘成,再以石灰、糯米、牡蠣粉、黑糖薑予以黏著,周長864丈,高一丈三尺,寬一丈五寸,上築雉堞,下鑿護城河,闢四門,各建城樓,樓高四丈二尺,四隅各築砲座。另新建縣署(衙)、典史署、參將署、火藥局、倉廒(庫)、監獄等相關衙署,準備進駐之際,「杜紹祁」知縣調升淡水同知,接任之「徐必觀」知縣以勘輿之說「城池不祥」,而不願遷入甫興建完成的鳳山縣舊城」、最後清廷基於以下五個理由仍核定新城為鳳山縣治。

1、舊城地勢不高有被鳥瞰之虞。

2、舊城地窄人稀,城內人口只有五百戶,而新城則有八千多戶。

3、新城位居交通樞紐,是赴府城(今台南)的孔道。

4、舊城受地勢影響,遇大雨容易積水成災,居住條件欠佳。

5舊城飲水不足,全城只有兩口淡水井,生活不便利。

鳳山縣舊城遂建而不用。

另也有一説,乃以「鳳山縣舊城」竣工當年,「杜紹祁」知縣病故,為不祥之兆,而未遷回舊城,但考之「杜紹祁」生平,道光3年至6年(1823-1826)擔任鳳山縣知縣,後調淡水同知,在任內以疾歸隱江蘇金匱原籍,並講學東林,直到咸豐三年(1853)才過世,享年76歲。兩相對照之下,此不祥說顯與事實不符,於此併敍。

未提供相片說明。

二、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現狀

1、東門

東門又名「鳯儀門」,出自書經益稷篇:「蕭韶九成、鳳凰來儀」,乃國家祥瑞之兆,位置在左營區城峰路上,左連原海光新村;右接永清國小,現有護城河、城門、以及數百公尺城牆,城門樓已倒塌,但地基仍存,城牆上的雉堞窺孔尚完好,右邊並有一處突出的砲臺基座,但古砲已不見了。城內有馬道,階梯,亦有空曠綠地,可辦理文史活動。

可能是紀念碑、戶外、城堡和文字的圖像

2、南門

又名「啓文門」,取意「袪蔽啓蒙、誕敷文德」。位在中華路、鼓山三路、左營大路、城峰路的交會點, 台灣光復後只剩下一座城門,曾重修一次,並搭建城樓, 四周圍上鐵欄杆保護,修護後的南門雖然美觀,但已失古樸原貌,誠美中不足,然由鼓山路或中華路進入左營,遠遠就可以看到比美麗的南門城樓,是一個深具代表性的地標。

3、北門

北門又名「拱辰門」,取自論語為政篇:「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寓意四海歸向。位在左營區勝利路、埤仔頭街、義民巷交會處,城門樓早已傾圮,短短的城牆上樹木蓊鬱,城門兩側塑有五彩灰質一對門神立像「神荼與鬱壘」,為其特色。其護城河已被填平。

可能是戶外的圖像

4、西門

又名「奠海門」,出自書經禹貢篇「奠高山大川」,藴有奠定海疆之意。位在左營眷村自助新村內,僅剩百餘公尺的城牆,夾在民宅兩側,現已從新舊空照圖中找到西門城門樓的位置,約在海青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對面,並立有示意牌,「西門門額」則置於鼓山區哨船頭上的「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供民眾觀賞。

又於民國103年(2014)3月,在拆除西自助新村的過程中,發現了西門城門的門座以及城牆遺跡,同年三月報文化部審議通過列入古蹟鳳山縣舊城範圍。

5、城牆及護城河

亦列為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的一環,但除東門尚存數百公尺之城牆與護城河,以及北門的部份城牆,加上民國100年(2011)在左營中正路及左營大路中的三角公園內發現的城牆遺跡;與西自助新村內西門段城牆遺構均已獲得文建會(文化部前身)審議通過納列入國定古蹟範圍之外  ,其他部分均已消失殆盡。

6、鎮福社及拱辰井

鎮福社在舊城北門口,是奉祀土地公的廟宇,早在明鄭時期、萬年縣縣治設於興隆莊,義民即以土竹搭建茅屋奉祀 福德正神於此,道光與光緒年間先後多處整修擴建,二次大戰期間燬於戰火,台灣光復後修復,民國50年重修,廟貌古樸,保存尚良好。

「拱辰井」在南海溝東端,正對拱辰門,為昔日埤子頭街繁華的貿易市集,船隻可及於此,井水長年不枯,水質甘洌,居民及往來商賈、船戶飲水皆賴此井水 ,傳說能驅疫冶病,居民奉為神水。拱辰井原在北門護城壕塹的外側,後護城河淤積被佔用為建地及行路、後來勝利路拓寬時,適居路中的歷史古井-拱辰井才被鏟平加蓋,從此長隠地下,殊為可惜。

三、展望「鳳山縣舊城」遠景-「見城計劃」

民國105年(2016)高雄市政府響應文化部所提「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劃」,延伸有形文化資產價值,提出以「鳳山縣舊城」為核心的「左營舊城見城計劃」,並已奉文化部核定,編列新台幣20億元的預算,預計以八年時間修復舊城殘跡、引水恢復護城河舊貌,南門連結城牆等等措施,而該計劃又細分成重建台灣第一座石頭城、縫合龜山串接蓮潭、歷史堆疊城市考古、舊城門戶重塑再造、貫穿今古散步舊城等五大完美的內涵,實為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文化資產計劃, 未來完成之後,「鳳山縣舊城」的前世今生將完整展現在市民面前,這是高雄市民之福,我們樂觀其成並拭目以待。(「見城計劃」內容若有出入,以高雄市政府的版本為準)

可能是 4 個人、大家站著和戶外的圖像

回顧民國八、九十之間,高雄市文獻委員會(今機關已裁撤、業務併入高雄市歷史博物館),曾利用星期假日舉辦高雄市尋根之旅(分南、北兩區),引領市民參訪市區內之名勝古蹟,當時反應熱烈,參加的人很多。其中北區尋根之旅就包括了鳳山縣舊城、左營城隍廟、右昌楊家古厝等,而「鳳山縣舊城」歷史悠久,規制完整、參觀者莫不興趣盎然,惟在活動結束之後,又歸於沉寂,今欣見高雄市政府重視港都文化資產之維護,提出有史以來最大的「見城計劃」,將大規模修護與開發鳳山縣舊城國定古蹟,一旦完成,必能為「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帶來新的意象,於茲建請執行過程中,宜按照舊城原先的樣式、建材,工法仔細加以修護與開發,並注入新意,多辦些相關文史活動,方能復古如舊貌,新猷不失真,相得益彰,充分達成古蹟再造與活化運用的新境界。

author avatar
波新聞
波新聞於2017年9月1日在高雄成立。隷屬文青農實業有限公司,架構分為新聞區、專題區及影音區,報導與社會大眾相關的民生訊息,秉持傳遞正向訊息、提升正向能量、波動良善之心、共同關懷弱勢,讓社會更加祥和與美好。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