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勞民傷財!藏傳僧侶簽證嚴苛兩個月出境1次 逾百佛學中心連署聲明:給予半年簽證

Vendor Icon

樂聯網

6月. 06, 2023

藏傳佛教僧侶申請簽證,長期遭受不公平待遇,每兩個月必須出境,規定太過嚴苛繁瑣,可謂勞民傷財。由台灣五大教派,一百二十多個藏傳佛學中心群起共同連署,今(6)日上午11時在立法院中興大樓101 會議室召開記者會,發表連署聲明,要求政府重視並且改變政策,取消兩個月出境的限制,給予藏傳僧侶來台半年簽證。聲明中也期待政府比照其他宗教,「一體適用」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6款,可以用宗教工作取得居留簽證。

中華佛教密乘噶瑪噶舉協會理事長吳信蒼。(圖:樂聯網編採中心)

記者會的訴求主題是「最遙遠的距離,最難到的台灣,取消限制,放寬延長,半年合理,居留許可」,除了發起暨召集的中華佛教密乘噶瑪噶舉協會理事長吳信蒼(Tenzin Dorjee Lama)、台北市甘丹東頂顯密佛學研修會理事長侯勝善、台南貢噶寺李明威董事長、中華佛教密乘噶瑪噶舉協會理事劉文澤及連署中心代表許玉芳外,立法委員洪申翰、立法委員何志偉國會辦公室特助朱政騏、立法委員江啟臣辦公室主任林鈺潔、民眾黨前秘書長、前移民署長謝立功,以及相關的政府機關人員,包括:外交部唐殿文主任秘書、 移民署鐘景琨署長、 領務局何震寰局長等也出席記者會。

主辦單位表示,台灣宗教之自由、多元及寬容,乃政府不遺餘力推動各種宗教和文化交流,以及台灣人民普遍包容以及樂善好施,可以說是台灣最寶貴的資產,長期受世界各國稱羨且肯定。藏傳佛教僧侶來台受惠於這種包容及開放,使得台灣成為藏傳佛法傳播的重要據點。隨著時間推移,愈來愈多藏傳僧侶來到台灣弘法,藏傳佛教在台灣的發展也愈來愈蓬勃及多元。然而,藏傳僧侶在辦理加簽或新申請入境時,長期以來卻都只能拿到兩個月不可延長的入境簽證。

連署中心代表許玉芳透過簡報說明,喇嘛來台的初次申辦簽證過程已相當繁瑣困難,後續又得面對每兩個月的出境限制。(圖:樂聯網編採中心)

召集人中華佛教密乘噶瑪噶舉協會理事長吳信蒼在記者會中,宣讀聯合連署聲明,要求政府取消現行每兩個月必須出境的規定,採無差別待遇作為,延長簽證有限期限,給予藏僧半年簽證。聲明中也期待政府比照其他宗教,一體適用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6款,可以用宗教工作取得居留簽證。主辦單位強調,不反對國境必須做必要管理,但認為政府要求佛學中心自治管理、擔保及取得寺廟以及傳承法座證明的現有手段已經非常足夠,不需要再加諸諸多嚴苛繁瑣限制。

召集人之一的財團法人貢噶寺董事長李明威表示藏僧的簽證待遇不如西方傳教士,更不如移工,這是宗教不平等。陪同召開記者會的立法委員洪申翰指出,這將近一百三十個藏傳佛教佛學中心向他陳情,感到遭受不公平待遇以及歧視。外交部多次以藏僧來台違犯法律情事嚴重為由,來向他說明必須要採取比較保守的政策。他曾質詢外交部,要求提出相關統計,但外交部至今也提不出有力的證據和統計證明,且違法數字相當少,恐有違反比例原則。

立法委員洪申翰要求外交部盡快與藏傳佛學中心團體舉辦座談會進行討論。(圖:樂聯網編採中心)

洪申翰委員認為,贊成政府對國境有必要的管理,但外交部在制定政策過程常常被質疑是閉門造車,沒有去了解民眾的負擔與不便。現行的管理政策的確存在邏輯矛盾,他贊成合理放寬,平等對待藏傳佛教僧侶申請簽證問題;代表立法委員何志偉出席的國會辦公室特助朱政麒表示,宗教的自由、平等是每一個民主國家都關注的議題,政府同樣應秉持平等自由的立場,協助藏傳佛教僧侶來台弘法。民眾黨前秘書長也是前移民署長謝立功,也站出支持放寬簽證。

本次挺身而出、參與連署的一百二十多個中心包括:台灣五大教派,幾乎所有最重要的藏傳佛教佛學中心都加入連署,列席旁聽的中心負責人表示,他們期待政府聽到他們的心聲,儘快改變這種勞民傷財,涉及不公平待遇的政策。但事實上,國內面對同樣困擾的佛學中心,遠超過一百二十多個。

外交部唐殿文主任秘書(左)、領務局何震寰局長回應外交部將會朝開放的方向擬定新規範。(圖:樂聯網編採中心)

列席的外交部代表給予正面回應,承諾會放寬,至於如何合理放寬,會再與這一百多個中心共同討論。領務局何震寰局長強調,自由、民主是台灣的重要價值,宗教自由也在其中,我們已在檢討這20年來的規定合理性,絕對沒有對任何宗教抱持不平等的態度,將會在兼顧國境安全的立場上做出最大的開放;外交部唐殿文主任秘書則回應,對於藏傳佛教僧侶申請簽證的制度多年沒變,以及諸多限制的議題,外交部已進行了解,目前初步會朝放寬的方向規劃,但無法一步到位。洪申翰最後要求外交部盡快在兩周內召集相關部會,與藏傳佛學中心團體舉辦座談會,推動雙方獲得進一步共識,並在兩個月內提出具體辦法,以盡速解決當前藏傳僧侶的簽證問題。

author avatar
樂聯網
天天快樂分享好新聞!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